从"哪吒"系列看文化传承的现代突围:一场传统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时间: 2025-02-18 20:42:10
来源: 荆州市知识产权研究会 黄爱兰 点击次数:0
当《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纪录,当《哪吒2》热播引发全民关注,这个古老的神话形象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现象级IP。从1979年上美影的《哪吒闹海》到如今的"哪吒"系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神话人物的现代重生,更是一部中国文化传承的突围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哪吒"系列的成功为我们展现了一条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一、文化传承的市场化觉醒
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传承,更多是一种"博物馆式"的保护。1979年版《哪吒闹海》虽然艺术成就斐然,但其影响力始终局限在专业领域,未能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这种"曲高和寡"的传承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市场经济为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产品既要保持文化品格,又要经受市场检验。这种双重属性使得许多传统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陷入两难:要么固守传统,难以适应现代审美;要么过度商业化,丧失文化内核。
"哪吒"系列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文化传承找到了市场化突围的新路径。通过品牌化运作,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变成了具有市场生命力的文化IP。这种转变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二、"哪吒"系列的品牌化实践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绝非偶然。影片在保留"反抗命运"这一核心主题的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大胆创新:烟熏妆、朋克风的哪吒形象颠覆了传统认知,却完美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取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口号,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精神,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技术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2D手绘到3D动画,从单一电影到全产业链开发,"哪吒"系列展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无限可能。周边产品、主题乐园、联名商品等衍生开发,使哪吒IP的价值得到全方位释放。
品牌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增值。通过市场化运作,哪吒故事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层的解读。这种文化价值的现代诠释,使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当代人的生活。
三、文化传承的新范式
传统文化品牌化需要遵循文化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双重逻辑。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保持文化基因的纯正性;另一方面要研究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创新表达方式。这种平衡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
文化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哪吒2》的热播,证明了优质文化IP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创新,传统文化品牌可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品牌化对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解决了文化传承的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作,使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实现了文化传承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发展。
从"哪吒"系列的成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成就的伙伴。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品牌化已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品牌化运作,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还能够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启示我们,文化传承需要开放包容的胸襟,需要与时俱进的智慧,更需要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的创新能力。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而"哪吒"系列的持续火热,正是这种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脚。(黄爱兰)